■ 計畫背景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簡稱機場捷運),前身為中正機場捷運計畫,包含桃園捷運藍線,為連結臺北市、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與桃園縣的捷運路線,屬於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所主導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舊稱『中正國際機場』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於2006年9月6日改為現名後,原本以舊稱定名的計畫名稱亦隨之作出相應修改。本線原長35.7公里,自台北車站至桃園機場。由於政府計畫興建桃園捷運藍線(自桃園機場至龍岡,將行經台灣高速鐵路桃園站與中壢市;桃園機場至中壢中豐路、環北路口段預定優先辦理),因此將兩條路線予以銜接,總長為51.03公里。『三重站—桃園機場—中壢』段工程及機電系統已於2006年2月27日正式開工。 依高鐵局原有規劃,『三重站—台北車站』段為高架路線。但臺北市政府認為高架路線將影響都市景觀、土地利用…等,主張應以地下方式興建。經雙方協調後,市政府表示願意負擔改採地下化所增加的工程經費,交通部也同意『三重站—台北車站』段改以地下方式興建,並由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該段的設計、施工與臺北市轄段土地開發,土建部份完工後,再交由高鐵局續建。由於該段路線將因此延後完工,因此『三重站—桃園機場—中壢』段預定將先行通車。『三重站—台北車站』段於2006年9月25日正式開工,土建工程則於2007年5月2日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交由桃園縣政府負責營運。
■ 計畫目標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係國家面對世界的門戶。提供機場出入旅客安全、便利、舒適、高水準的捷運服務,為先進國家的重要表徵。 本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為政府「新十大建設」項目之一,將連結桃園國際機場與臺北車站、高鐵桃園車站等交通運輸樞紐,使國際航線與國內交通網路緊密結合。 本計畫並可配合沿線既有都市發展,帶動地方繁榮,促進城鄉均衡。
■ 計畫路線
本捷運系統路線起自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往東經第一航廈,沿線經過桃園縣蘆竹鄉、新北市林口區、桃園縣龜山鄉、新北市新莊區、泰山區、三重區後進入臺北市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往南則經高鐵桃園車站至中壢市環北站,未來預計延伸至中壢火車站,並採分階段完工通車辦理。
路線全長約51.03 公里,其中地下段約10.92公里,高架段約 40 . 11 公里。沿途共設 22 座車站,包括 15 座高架車站、 7 座地下車站;並設置青埔與蘆竹兩處維修機廠。
工程建設總經費約 1 , 138.5 億元。第一階段三重至中壢路段實質完工訂於 102 年 2 月,商業運轉將於 102 年 6 月達成。第二階段三重至臺北路段實質完工於 103 年 8 月,商業運轉於 103 年 10 月達成。

本計畫沿線各車站位置詳如下表:
站名 |
車站及維修機廠位量 |
台北車站(A1) |
臺北車站西側 |
三重站(A2) |
三重區環河路與捷運路交口(與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共站) |
新北產業園區站(A3) |
新莊區中山路與五工路交口(與臺北捷運環狀線五股工業區站共站) |
新莊副都心站(A4) |
臺一線中山路北側新五路與五工六路間 |
泰山站(A5) |
泰山區中山路與泰林路交口 |
泰山貴和站(A6) |
泰山區中山路與貴陽街交口 |
體育大學站(A7) |
龜山鄉文化一路與青山路交口北側 |
長庚醫院站(A8) |
龜山鄉文化一路與復興一路交口 |
林口站(A9) |
林口區文化三路與八德路交口 |
山鼻站(A10) |
蘆竹鄉南山路山鼻橋南側 |
坑口站(A11) |
蘆竹鄉坑口村附近 |
機場第一航廈站(A12)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航站南路下方 |
機場第二航廈站(A13)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下方 |
機場第三航廈站(A14)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西側 |
機場旅館站(A14a)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過境旅館附近 |
大園站(A15) |
國道 2 號高速公路大園交流道附近 |
橫山站(A16) |
大園鄉橫山社區自強橋附近 |
領航站(A17) |
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東北側 |
高鐵桃園站(A18) |
高鐵桃園車站北側 |
桃園體育園區站(A19) |
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西南側 |
興南站(A20) |
青埔至中壢計書道路下興南附近 |
環北站(A21) |
中壢市中豐路與環北路交口 |
蘆竹維修機廠 |
南崁溪北側,鄰山菓路旁 |
青埔維修機廠 |
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東北側 |
■ 計畫特性
1.兼具機場聯外及都會捷運功能
為因應不同旅客的需求,本捷運系統將分別提供『直達車』及『普通車』兩種不同的服務:
『直達車』係專為航空旅客所設計,提供快速、停站少的服務;從臺北市中心A1站出發,停靠新北產業園區A3站、長庚醫院A8站、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A12站、第二航廈A13站,及第三航廈A14站。
『普通車』係為都會通勤所設計,與直達車共用路軌營運,將從A1至A21每站停靠。預期大部分的機場員工,以及至臺北市區上班的旅客,將會使用普通車通勤。
營運初期服務,將採10分鐘一直達車、一普通車的營運班距。直達車從臺北車站至桃園國際機場之行車時間,約35分鐘;普通車從臺北車站至中壢全程,則約需70分鐘。
2.預辦登機及行李託運
本捷運系統將提供旅客於A1、A3及A18站,辦理預辦登機及行李託運。如此一來,機場內的航空公司報到櫃檯延伸至市中心區,這些捷運車站形同機場的縮影。旅客可以提早在車站內託運行李,取得登機證。
3.營運特性及系統機電型式
列車運轉模式 |
自動加手動備援 |
營運班距 |
初期 5 分鐘 / 目標年 3 . 75 分鐘 |
營運時段 |
6 時至 24 時 |
輪軌型式 |
鋼輪鋼軌 |
行車調度 |
中央行車控制 |
號誌系統 |
自動列車控制 |
供電型式 |
牽引供電型式採用直流第三軌,供電電壓為 750V |
■ 工程特色
本捷運系統路線結構的主要形式為高架橋,佔路線總長度達80%。既行經人口稠密的市區,同時亦穿越坡度陡峭的水土保護區。其設計及施工上的主要特點如下:
1.標準化之高架型式 加快施工速度
標準雙線高架橋寬9.3公尺,採用二種標準箱型梁型式。單軌單箱全跨預鑄箱型橋梁(Type 1),多用於新北市及桃園縣內繁忙的交通幹道上;標準跨徑長30公尺,單根梁重約120公噸,採夜間道路運送吊裝施工。雙軌單箱梁(Type 2) 則用於郊區路段,採支撐先進工法施工;標準跨徑配合橋墩高度及基礎形式,採35公尺及60 公尺兩種長度。
2.噪音及振動防制
為滿足本計畫之噪音及振動標準,除於設計上所有高架橋均預留設置4公尺高的隔音牆外,首次於捷運高架橋上規劃浮動式道床路段約達 3公里。
3.橋梁美學及景觀
本捷運系統於規劃階段,即設定橋梁美學之要求。於細部設計階段,各設計者分別依地區特性、整體比例、及配合車站銜接方式,對橋梁提出多種造型方案;在重要地點並規劃景觀橋,塑造本計畫之意象及特色。
跨越中山高速公路之景觀橋為三跨連續變斷面預力箱形梁配合兩座V型橋墩組成,基礎為井筒型式基腳,施工時需佔用分隔島外路肩寬度約3公尺之部分區域,將加強安全與警示措施以確保行車安全。V型橋墩中間之上構以重型施工支撐方式施作,V型橋墩外伸部份則採用場鑄懸臂施工法,未來配置夜間燈光,遠眺相當壯觀。
■ 特殊工法
本捷運系統行經許多特殊地段,在設計及施工上皆採用特殊的工法或保護措施。
1.桃園國際機場路段-監測及保護措施
本捷運系統以地下方式通過桃園國際機場。機場路段四座地下車站與明挖覆蓋隧道的擋土開挖工程及潛盾隧道的鑽掘工程,為本計畫之關鍵要徑工程。為確保機場的營運及結構安全,本路段工程皆採用最高規格的監測及保護措施。
自動化監測系統: 本捷運系統潛盾隧道將穿越既有滑行道及塔台管制區下方。為確保飛航安全,施工期間將採用自動化監測系統。透過自動化擷取及集錄設備,可即時回饋施工對地盤與建物所造成的影響與因應對策。
建物保護及地盤改良: 本計畫擬採用具備即時背填灌漿功能之潛盾機,並於指定保護建物進行加強背填灌漿。在既有滑行道及塔台管制區,利用二次灌漿及微型樁遮斷壁加強保護。在潛盾機之出發與到達端及聯絡通道,則以雙環塞工法進行地盤改良。
減振措施: 於穿越塔台管制區下方之潛盾隧道裝設浮動式道床,以避免干擾塔台內的飛航管制設備。
2.穿越淡水河路段-雙圓形潛盾隧道(DOT)新工法
穿越淡水河河床的潛盾隧道工程,為全線最艱鉅的任務之一。為避免傳統雙孔單圓在河床下方施作聯絡通道的風險,本捷運系統採用雙圓形潛盾隧道(DOT)新工法,將使國內潛盾技術提升至新的水平。


3.青山路段-竹削型護基工法
本路段橋梁沿青山路路側邊坡施築,部分橋墩基礎位於陡坡。為配合橋梁基礎施工期間之作業空間及邊坡穩定之安全需求,選擇竹削型結構物開挖工法施築。此係近年來日本所開發之新技術,可降低施工對工址環境之影響,原已穩定的邊坡不致受擾動。

■ 建築風貌
本機場捷運系統除提供旅客便捷及安全的服務之外,也同樣重視舒適及美觀的感受。為強調串聯國際機場的意象,全線建築設計的主要概念設定為『飛行協奏』。希望藉由本捷運系統傳遞飛行的想像,並在設計中融合地緣特色,建構本捷運系統成為與環境共鳴的新交通動脈。
全線各車站則依其所在區位,分別採用三個主要的都市設計策略:以『城市廣場』構築都會區內的車站空間,以『特區公園』創造特區內的車站場所環境,以『田野花園』作為田野區內車站空間主軸。
區位/車站 |
都市設計策略 |
A1~A6車站 |
都會近郊區:城市廣場 |
A7~A9車站 |
林口特定區:特區公園 |
A10~A11車站 |
鄉村田野區:田野花園 |
A12~A14a車站 |
機場特區:特區公園 |
A15~A16車站 |
鄉村田野區:田野花園 |
A17~A19車站 |
高鐵特定區:特區公園 |
A20~A21車站 |
都會近郊區:城市廣場 |
■ 工程效益
機場捷運系統興建完成後,將以軌道運輸系統串聯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至高鐵/臺鐵車站、臺北捷運淡水線、板南線及未來的新莊線、環狀線,形成更完備、更便捷的複合運輸系統。
未來搭乘直達車由A1站(臺北車站)至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僅需約35分鐘。不僅縮短旅客往返機場的旅運時間,亦可有效舒緩高速公路的車潮,減輕耗油量、空氣污染等社會成本。航空旅客並可藉由預辦登機服務,提早在市區車站託運行李、取得登機證,而毋須帶著行李在市區購物或洽公。
隨著機場捷運完工通車,捷運路線及車站周邊土地將可透過多功能共同開發,大幅提升整體價值及發展利益。
|